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自控镇痛(PC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椎管内PCA分娩镇痛的97例产妇的一般资料, 根据不同镇痛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 观察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 对照组产妇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椎管内PCA。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产妇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5 min、镇痛后30 min、镇痛后45 min及宫口全开时的疼痛程度, 统计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时间、盐酸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药物总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统计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 阴道出血量(产时及产后2 h内), 催产素应用、正常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和剖宫产比例, 不良反应(瘙痒、发热、恶心呕吐、尿潴留、胎心过缓)发生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和5 min)。结果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 镇痛前和镇痛后15、30、45 min及宫口全开时NR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盐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药物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均较镇痛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痛后两组血清COR、ACTH和NA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 阴道出血量和剖宫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正常分娩比例和胎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PCA可有效减轻分娩产痛, 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利于改善母儿妊娠结局。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