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中华医典》中清代医家治疗哮喘的部分方剂进行整理分析,探索其治疗哮喘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现代研究治疗提供宝贵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典》中"哮""呷嗽""喘""喘息""喘气""气短""咳而上气""气促""齁喘"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以Liquorice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模。结果:选出36本清代医家著作,包含451个喘证方剂,共纳入药物421种,其中频次≥30的共39味,主要有苦杏仁、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贝母、五味子、枇杷叶、桂枝;治疗哮喘的核心药物(节点次≥145)主要有茯苓、甘草、苦杏仁、陈皮、贝母、半夏、枇杷叶、桑白皮、桂枝、薏苡仁、沙参;核心药物配伍(频次≥60)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茯苓-陈皮、茯苓-苦杏仁、苦杏仁-陈皮、甘草-茯苓、茯苓-半夏、陈皮-半夏、苦杏仁-甘草、陈皮-甘草、贝母-苦杏仁。显现以活血化瘀和调和营卫治疗哮喘的新思路。结论:清代医家治疗哮喘重视痰饮病机,常在治痰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配合活血化瘀和调和营卫之法,为后世临床治疗哮喘提供了新思路。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