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油茶林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促进油茶林地合理间种及可持续耕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油茶间作天门冬(YC+T)和天门冬单作(T),油茶间作马铃薯(YC+M)和马铃薯单作(M),油茶间作白菜(YC+B)和白菜单作(B)及对应纯林对照(CK1、CK2和CK3)共9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各处理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天门冬、白菜的单作及其油茶间作处理、对照的气温均在14:00达最高值,其中YC+B处理(33.4℃)和B处理(34.7℃)的气温均显著低于CK3(35.9℃)(P<0.05,下同);YC+M处理和M处理的气温在14:00时分别为35.1和36.3℃,二者显著低于CK2(37.4℃)。YC+T处理、T处理、YC+B处理和B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在14:00降至最低值,分别为47.9%、39.1%、42.3%和35.6%,YC+M处理和M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在16:00降至最低值,分别为42.7%和41.4%。YC+T处理、T处理、YC+B处理和B处理的光照强度均在13:00达最大值,分别为1354.3、1378.5、1319.2和1335.4μmol/(m2·s),YC+M处理和M处理的光照强度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2:00,分别为1273.2和1279.8μmol/(m2·s)。与CK1相比,间作模式YC+T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76、0.73、0.51和2.90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9.14%、65.85%和18.05%;同时,YC+M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相对于CK2分别提高34.17%、63.53%、76.47%和19.17%,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6.25、4.27和12.24 mg/kg;YC+B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相对于CK3分别增加4.77、0.50、0.51和2.83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81%、64.44%和17.42%。【结论】与作物单作模式相比,油茶间作作物模式下虽然油茶林下光照强度相对较弱,但可降低空气温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综合提高土壤肥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