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更好探索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规律,科学有效防控本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调查了2019年1—12月吉林地区桦甸市等6个区域共计5 826头奶牛,从区域、胎次、产奶量、养殖方式、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饲养管理水平方面展开调查,分离鉴定了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类型。结果显示:桦甸市发病率最高,为60.32%;永吉县发病率最低,为35.31%;2胎发病率最低,7胎及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5—10月份以及12月份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年产奶量高于7 000 kg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泌乳高峰期、泌乳中期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升高;吉林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链球菌等,混合感染发病率更高。表明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优化种群结构、规范及时诊疗疾病以及合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才能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单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