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1980—2020年7期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数据和1981—2020年降水、温度、人口、GDP等数据,采用数理统计、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延安市退耕还林前后国土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前受干旱和人口增加双重影响,延安市出现毁草种地现象,耕地面积增加了327.24 km2。退耕还林后,耕地减少了2 421.84 km2,减少时段主要集中在2000—2010年,占耕地减少面积的94.1%,耕地主要转换为林草地。延安市林地面积增加了923.43 km2,以其他林地变化最为明显,占林地增加面积的65.9%,其次是灌木林,增加面积占比为25.2%。退耕还林后延安市草地面积增加了1 362.02 km2,高、中覆盖草地分别增加338.63、1 186.41 km2,低覆盖草地基本不变。2000年以后,延安市降水量增加、温度偏高,特别是延安市北部年降水量达520 mm以上,是林地和中高覆盖草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延安市北部,2020年北部低覆盖草地面积占延安市北部国土面积的17.1%,但生态还是很脆弱,加之气候持续变暖且不确定性增加,严重制约着延安市北部生态恢复,需要政策支持和持续关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