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腰痛的选穴规律分析

作者:罗容; 章薇*; 石文英; 叶勇; 张培铭; 肖豆
来源:中医药导报, 2021, 27(04): 126-130.
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21.04.032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腰痛的选穴规律。方法:运用主题词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提取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7对条文选穴进行归经、分布区域、针刺操作、相关兼症的数据录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构造出置信度高的腧穴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提取131条条文,涉及58个腧穴,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痛使用频数前7位的腧穴为委中、肾俞、昆仑、申脉、阳辅、腰俞、复溜(后四者频数一致),最常涉及的经脉(前四)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及足阳明胃经,腧穴分布以腿部、足(踝)部、腰背部、骶部为主。关联分析获得关联最强腧穴配伍9组,其中腰俞-委中、腰俞-肾俞、腰俞-承浆、申脉-仆参、申脉-承筋组合并列排首位;关联最强经脉配伍8组,任脉-督脉组合排首位;聚类分析获得5个腧穴聚类群。聚类分析显示腧穴主要因相似兼症而聚类。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腰痛以腰俞、委中、承浆、申脉、仆参、承筋为配伍核心腧穴,强调远近配穴及随症取穴。

  • 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