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整足数字模型指导个性化截骨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畸形40例

作者:李孝林; 戴媛; 刘岳; 潘丰满; 何川; 张朝驹*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3, 31(10): 61-66.
DOI:10.20085/j.cnki.issn1005-0205.231013

摘要

目的:总结三维重建整足数字模型指导个性化截骨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共48足第一、二跖骨间角(IMA)≥15°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术前进行全足CT扫描,三维重建全足数字模型;观察、测量(足母)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跖骨长度等指标,于三维数字模型上根据所测畸形数据进行模拟截骨,明确每一例的截骨面和截骨角度,根据术前模拟情况进行术中个性化截骨;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足8周,去除外固定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最后一次复查时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测量(足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第一跖骨长度、籽骨的位置。结果:40例患者平均随访22.7个月,48足中42足基本没有疼痛,6足偶有轻度疼痛,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足母)内翻及(足母)趾僵硬,行走功能正常,截骨均正常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的(45.4±8.6)分增加到术后的(90.2±5.7)分,(足母)外翻角从术前的31.0°±4.32°减少到术后的7.5°±1.7°,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18.7°±1.9°减少到术后的5.8°±1.2°;AOFAS评分、(足母)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骨长度从术前(5.98±0.35) cm到术后(5.89±0.37)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整足数字模型、术前模拟截骨指导重度(足母)外翻畸形微创截骨矫形手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在微创并精准化治疗上更有优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