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傣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婻娥桑洛”叙事,各地版本大同小异,且有着相似的母题链。该叙事是傣族比较古老的口头传统之一。由于不同的傣族支系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叙事母题彼此影响、吸收和借用,这种民间文学的互文性使得各地傣族的“婻娥桑洛”叙事形成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特点。新平一带的傣雅、傣洒所流传的“婻娥桑洛”吸收了汉文化中的“梁祝”叙事,元江一带的傣喇由于受到壮族文化影响较大,其“婻娥桑洛”叙事吸收了“刘三姐”叙事。傣族的“婻娥桑洛”叙事是民族文学互文性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建构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例证。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