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MiT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理提高对该类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MiT家族易位性RCC,包括14例Xp11.2/TFE3基因易位性RCC(Xp11.2 RCC)和1例t(6;11)(p21;q12)基因易位性RCC[t(6;11)RCC]患者,观察位置、大小、边缘、出血、囊变、钙化、密度、信号、强化等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14例Xp11.2 RCC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1442岁,平均年龄26岁,位于肾髓质者12例,3例最大径<4 cm,11例最大径≥4 cm,11例边缘清晰,出血8例,均有坏死囊变;CT平扫中4/8例出现钙化,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肾皮质高;MR以混杂信号为主,与肾皮质相比,肿瘤主体信号在T1WI稍高(6/9)而在T2WI低或稍低(8/9);增强呈持续性轻中度强化。1例29岁年轻男性t(6;11)RCC患者,最大径约14 cm,边缘清晰,内见出血,主体位于肾实质。MRI平扫与肾皮质相比呈T1WI稍高而T2WI稍低的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持续性中度强化,未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 RCC患者病灶主体位于髓质,界清且呈明显不均质样表现,增强呈持续轻中度强化,应考虑MiT家族易位性RCC,特别是年轻患者。但影像学上无法完全区分Xp11.2 RCC和t(6;11)RCC,肿块较大提示后者可能性较大。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