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年1月~2022年2月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出口的金针菇及其他食用菌中,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针对大陆输入的食用菌风险预警通报的510起和国内金针菇食用安全事件8起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食用安全风险特征及规律。我国出口金针菇被美国和日本国家通报17起,单增李斯特菌污染12起。美国等9个国家预警通报韩国输入的金针菇20起,均为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我国出口的其他食用菌被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预警通报120起,主要为产品污秽腐烂变质、农药残留。美国对其他食用菌预警通报324起,主要为农药(杀虫剂)残留。欧盟和英国对从14个国家进口的其他食用菌通报29起,主要为细菌污染。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对大陆输入的食用菌通报9起,主要为农药残留。国内通报金针菇主要为非法使用非食用添加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风险预警通报内容差异明显,呈多样性、动态性、全过程性,金针菇与其他食用菌的安全风险特征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