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在医院分类管理背景下北京市所有制形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及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医院实有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为投入指标,总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为产出指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中假设规模收益可变模型、假设规模收益不变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3—2017年北京市营利性及非营利性医院进行静态、动态效率测算并比较。结果营利性医院规模、医疗服务提供量均低于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低于非营利性医院,但其规模效率高于非营利性医院,动态效率分析结果显示营利性医院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高于非营利性医院。结论营利性医院应注重提升纯技术效率来获得效率的提升,即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注重人才发展战略同时适度扩大规模来提升总体的效率,探索集团化和差异化发展,而非营利性医院更应注重规模效率的提升,控制规模不合理的增长。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