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蒋俊杰; 王法财; 沈炳香; 聂松柳; 段自皞*; 朱枝祥
来源:儿科药学杂志, 2023, 29(11): 12-16.
DOI: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23.011.004

摘要

目的:通过监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患儿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分析ADR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儿科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儿作为ADR监测对象,统计分析ADR患儿临床资料。按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否发生ADR,分为ADR组和无ADR(n ADR)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监测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儿453例,87例发生ADR(ADR组),366例未发生ADR(n ADR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过敏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预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0.749(95%CI 0.691~0.80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16%~81%),列线图预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患儿ADR风险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临床预测效用良好。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ADR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ADR的风险概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