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产房复苏质量改进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176例为改进前组,实施产房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199例为改进后组。主要观察指标为人NICU的体温、产房复苏插管情况和呼吸系统相关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产房复苏时任何阶段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使用T-组合复苏器正压通气、产房球囊加压给氧以及入NICU的血pH值等。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分娩方式和生后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质量改进后,在产房任意复苏阶段CPAP使用率升高[85.9%(171/199)与66.3%(112/176),X2=19.881,P<0.01],用T-组合复苏器给予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复苏率也升高[33.8%(67/199)与10.8%(12/176),X2=19.819,P<0.01],球囊正压给氧率下降[6.0%(12/199)与39.3%(44/176),X2=53.682,P<0.01],产房内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改进后,患儿入NICU平均体温提高[M(P25-P75),36.2(35.836.5)与35.6(35.435.7)℃,Z=-9.681,P<0.01],生后1周内肺出血发生率降低[1.5%(3/199)与5.1%(9/176),X2=3.921,P<0.05],Ⅲ/Ⅳ级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1.1%(2/199)与11.9%(21/176),X2=33.885,P<0.01],有创通气时间缩短[3(16)与4(29)d,Z=-2.286,P<0.05]。结论通过产房复苏质量改进,规范了产房复苏措施,可改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结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