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HDL-C比值(NHR),与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及作为预测的新型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529例,根据NHR进行分组并比较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在不同LVEF亚组中NHR的预测价值。结果:NHR高组男性比例更多,年龄更小,收缩压更低,心率更快,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院内死亡率更高(P <0.05)。但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SD和LVEDD、LVEF和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HR、年龄、心率、较高的肌酐、较高的BNP和较低的LVEF与院内死亡相关。NHR越高,院内死亡的风险越高(OR=1.17,95%CI:1.06~1.28, P <0.05)。在不同LVEF亚组,较高的NHR与更差的预后相关性相似,交互作用P=0.739.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NHR也与院内死亡率相关,升高的NHR与院内死亡率升高相关,在不同LVEF的患者中,相关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NHR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新型预测指标。

  • 单位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