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吴小庆; 羊镇宇; 钱大钧; 王强; 薄小萍; 朱剑秋
来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5, 14(11): 811-813.
DOI:10.3760/j.issn:1004-4477.2005.11.003

摘要

目的研究心肌组织二次谐波成像背向散射积分(IBS)用于临床诊断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正常人、12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梗死时间在2 h以内)、36例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时间在2~12 h,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应用超声于胸骨旁左室乳头肌短轴观,分别测量心肌梗死区域组织和非梗死区域心肌组织的IBS,并将其与心包IBS的比值作为心肌IBS的校正值(IB%),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的IBS差值即IBS的周期变化(CVIB),并将其与心包IBS的比值作为心肌CVIB的校正值(CVIB%).同时记录心电图进行比较对照.结果12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患者心肌梗死部位的IBS值明显大于正常人(14.7对8.3,P<0.01),而CVIB明显小于正常人(6.1对7.6,P<0.05),此时心电图尚无典型变化.36例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BS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患者本身非心肌梗死部位(21.3对8.3,20.2对8.5,P<0.05),而CⅥB则明显低于正常人及患者本身非心肌梗死部位(5.8对7.6,5.9对9.4,P<0.05),与心电图的变化完全一致.结论心肌组织IBS对临床上判断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可判断病变心肌的范围和功能状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一个可靠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