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补骨脂是传统的无毒中药,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其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使得它的用药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仅根据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补骨脂肝损伤的毒性机制及相关作用靶点和有毒成分与临床出现的补骨脂药物性肝损伤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尚存在有一些补骨脂的潜在肝损伤成分及毒性靶点未被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网络毒理学方法构建药物性肝损伤和肝损伤预测模型,能够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有效提高毒性预测效率,为挖掘潜在毒性成分以及相关毒性靶点提供新的工具。为了更系统地阐释补骨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的特点,挖掘补骨脂潜在肝损伤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而阐释其毒性机制,本文首先对1962-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补骨脂肝损伤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临床上补骨脂肝损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对文献中报道的补骨脂的物质成分和入血成分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前体内、体外实验发现的补骨脂肝损伤机制、靶点、相关成分进行梳理,总结目前已知的补骨脂中可能具有肝损伤的化合物;最后对目前采用网络毒理学构建的补骨脂肝损伤预测模型获取的补骨脂肝损伤成分及靶点预测结果进行总结。从临床肝损伤特点、临床前肝损伤研究、计算机网络预测三方面阐释补骨脂肝损伤发生可能的相关因素,为补骨脂肝损伤研究和风险提示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