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47例胃肠道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与本中心的254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EGIST与GIST患者在年龄(χ2=6.394,P <0.011),肿瘤大小(χ2=60.941,P <0.001),组织学类型(χ2=30.081,P <0.001),CD117表达(χ2=52.99,P <0.001),CD34表达(χ2=37.21,P <0.001)、Dog-1表达(χ2=24.57,P <0.001),是否坏死(χ2=10.38,P=0.006)、改良NIH危险度分级(χ2=56.12,P <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IST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8.3%、63.4%;接受R0切除的EGIST患者25例(53.2%)。R0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R0切除患者(χ2=5.104,P=0.024)。其中,25例R0切除的患者中显示不同核分裂像、不同肿瘤直径大小、是否伴坏死与EGIST患者的预后未体现统计学意义(χ2=2.067,P=0.151;χ2=1.355,P=0.244;χ2=0.912,P=0.34)。结论 EGIST患者症状隐匿,不易早诊断,首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是否R0切除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
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