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3月—2020年6月禹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糖尿病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每组90名患者,选取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统计标本液中大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菌群数量,对比2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双歧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真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分析肠道细菌数量和糖尿病肾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探究肠道微生物和eGFR降低之间的联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乳酸杆菌、酵母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2, 0.627, 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双歧杆菌、真杆菌的数量要少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31, 42.108, 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要多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810, P<0.05)。大肠杆菌和糖尿病肾病之间处于正相关的关系,双歧杆菌、真杆菌和糖尿病肾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R=-0.523,-0.401, 0.711, 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酵母杆菌、大肠杆菌是糖尿病肾病患者e GFR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直杆菌是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有直接关系,在治疗中要密切关注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给予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肾功能损伤程度。

  • 单位
    禹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