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公布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计划》。一时间,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进行。在校园足球大环境下,足球运动越来越受国人关注,尤其是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更加吸引眼球,各式各样的校园足球比赛,足球选项课,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授课模式等在高校中逐步展开,并以健康形式扩大,且呈愈演愈烈之态。本文研究目的是着重探讨高校足球运动对抗性伤害事故及其成因,为各高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校园足球良性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等,通过对广州地区高校的100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提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与建议:高校足球对抗性伤害事故发生部位主要以关节、肌肉群、韧带、头颈部、腰部等居多;事故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训练、比赛(上课)的前、后阶段;造成事故伤害的原因有自身技术动作不规范、对方粗野犯规、冲撞、准备动作不充分、场地问题、过度疲劳、对抗时身体力量不足、天气原因等。建议:首先建立校园足球的损伤预防体系,如在学校开展和运动损伤相关的选修课程;全力支持体育教师参加教练培训等培训;其次是完善运动场地和设备的监控,加强运动场地的科学管理,保证运动场的完成性,尽量减少因场地原因而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