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分型

作者:娄纪刚; 刘浩; 戎鑫; 龚全; 洪瑛; 武文杰; 孟阳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07): 648-652.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6.07.15

摘要

[目的]测量颈椎各节段下终板冠状面的解剖参数,分析数据并对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进行分型,为人工颈椎间盘终板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5例非颈椎病患者C27共510个节段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图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5.0纳入相应DICOM格式文件,将各节段椎体置于选定的参考平面系统中,显示目标终板的轮廓。将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分为Ⅲ型:I型,弧形;Ⅱ型,平板形;Ⅲ型,不规则形,并进一步测量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宽度(左右径)和下终板穹窿高度。[结果]总体上I型终板占67.65%,Ⅱ型终板占26.67%,Ⅲ型终板占5.69%。C37下终板形态均以I型为主(占50.59%91.76%),且自C37I型终板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而C2下终板则以I型和Ⅱ型终板为主(I型、Ⅱ型均占45.88%)。颈椎下终板宽度自C27逐渐增加,且以C6和C7下终板宽度增加最明显。C3下终板穹窿高度最大(2.20±0.39)mm,且自C37下终板穹窿高度逐渐减小。颈椎各节段下终板宽度、穹窿高度男性均大于女性。[结论]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可分为三型:弧形、平板形、不规则形,可参考本研究对颈椎下终板形态分型及测量数据对人工颈椎间盘终板的设计进行改进。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