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