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其相应差值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18~80岁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血气生化仪测定患者早期复苏后6 h的外周动脉血及外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记录pH值、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剩余碱(BE)、碳酸氢盐(HCO3-)及乳酸(Lac)水平,并计算动脉血与静脉血各指标的差值。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差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65例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患者,28 d存活35例,死亡30例。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初始复苏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动静脉血Lac水平及其Lac差值(△Lac),以及动静脉血PCO2差值(△PCO2)均明显升高[动脉血Lac(mmol/L):7.40±3.10比4.82±2.91,静脉血Lac(mmol/L):9.17±3.27比5.81±3.29,△Lac(mmol/L):1.77±0.54比0.99±0.60,△PCO2(mmHg,1 mmHg=0.133 kPa):9.64±5.08比6.70±3.71,均P<0.01],其他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其相应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O2和△Lac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O2:=0.247,优势比(OR)=1.280, 95%可信区间(95%CI)=1.057~1.550,P=0.011;△Lac:β=2.696, OR=14.820, 95%CI=2.916~75.324, P=0.001]。④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血Lac、△Lac和△PCO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0.857和0.680(均P<0.05)。动脉血Lac最佳临界值为4.00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86%;△Lac最佳临界值为1.25 mmol/L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68.57%;△PCO2最佳临界值为4.35 mmHg时,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37.14%。结论在外周动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及其相应差值中,△PCO2和△Lac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