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筛选可用于临床监测并提示出血可能性、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本院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动态收集患者中3个月前未出血(53例)、入院第一次和出院前最后一次凝血(172例)指标,比较自身对照数据,分析其对于患者出血可能性提示作用。并根据入院时出血量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分析凝血指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脉搏、血压等指标,筛选出对患者出血严重程度有意义指标。选取本院同期肝硬化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3例)凝血检测作为对照组,同出血前3个月患者凝血指标作比较,找出有出血危险性的提示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3个月前凝血数据与出血入院时数据比较,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低于出血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出血入院时,其中PT、Fib、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凝血指标,结果提示,入院时PT、TT高于出院时,APTT、Fib、FDP、D-dimer低于出院时,其中PT、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性比较时,出血组入院时与出院时比较,提示APTT、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轻、中、重度出血患者各指标,提示TP、ALB、Fib变化同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未出血组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凝血指标比较,提示PT、APTT、TT、FDP、D-dimer未出血组低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Fib高于出血组出血3个月前,其中TT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伴出血临界状态患者应重点监测PT、Fib、TT指标。发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Fib、TT是监测凝血功能状态有效的方法。出血发生后在监测凝血指标的同时重点关注TP、ALB、Fib、TT结果,可以辅助判断出血严重程度。普通肝硬化患者应重点关注TT值,可提示有出血隐患。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