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 为面部整形手术和注射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捐赠的19例(28侧)成人新鲜面部标本(男10例、女9例), 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精细解剖, 观察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面动脉的类型、层次、与鼻唇沟关系、长度、直径、与口角距离、分支及颏下动脉情况。结果 28侧标本均存在面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 在下颌缘下方发出颏下动脉, 上行至咬肌前缘跨过下颌骨进入面部, 进入面部后分支情况多变。在整个走行过程中, 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100%(28/28)、下唇动脉100%(28/28)、上唇动脉100%((28/28)、鼻外侧动脉92.9%(26/28)、内眦动脉57.1%(16/28)。按血管走行可分为4型, Ⅰ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直接起自面动脉下段)8侧(28.6%), Ⅱ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为终末支)8侧(28.6%), Ⅲ型(无内眦动脉)10侧(35.7%), Ⅳ型(无内眦动脉和鼻外侧动脉)2侧(7.1%)。面动脉下段均位于表情肌深面, 在口角外侧(26.0±5.0) mm处延续为中段, 该段行走层次多变, 可在表情肌深浅层中穿行, 经过鼻槛水平后延续为上段, 均位于表情肌浅面。24侧(85.7%)面动脉位于鼻唇沟内侧, 4侧(14.3%)骑跨于鼻唇沟。面动脉上、中、下3段长度分别为(26.4±10.9) mm、(29.7±8.4) mm、(33.5±6.9) mm,上、中、下3段起点直径分别为(1.09±0.21) mm、(1.85±0.12) mm、(2.45±0.48) mm。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经过, 其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到口角点的距离为(26.0±5.0) mm。上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8.0±1.4) mm, 距下颌角的距离为(55.0±5.2) mm。下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17.1±11.1) mm, 距下颌角的距离为(44.2±5.2) mm。颏下动脉起点直径(1.4±0.1) mm, 颏下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距离为(34.9±2.6) mm, 距下颌角的距离为(29.4±5.8) mm, 距离下颌骨下缘(6.4±0.8) mm;在下颌骨中线处, 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9.0±1.0) mm;在正中矢状面处, 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8.4±1.0) mm。结论面动脉的类型繁多, 但其分支和走行层次有一定的规律, 其通常从咬肌前缘进入面部, 在口角外侧经过, 从表情肌深面逐渐走行至浅面, 沿着鼻唇沟向上走行, 沿途发出分支。掌握面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安全实施整形手术和治疗操作。
-
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