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正位率,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患者斜视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1年后双眼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的差异。结果 术后研究组正位率(95.56%)高于对照组(64.44%),欠矫率(6.67%)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过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前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及看近—看远斜视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两组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及看近—看远斜视度差值均低于本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前双眼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两组双眼视功能较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术后1年双眼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近立体视功能正常和异常情况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两组近立体视功能占比高于本组手术前,异常占比低于本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术后1年正常和异常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但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相较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而言在提高正位率和纠正斜视度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单位周口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