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6年7月—2022年6月147例机器人体外循环(CPB)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统计其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SA-AKI,将其分为CSA-AKI组(37例)与非CSA-AKI组(109例),1例患者因术后早期死亡未纳入分组。对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7例机器人心脏外科术后发生CSA-AKI 37例,发生率为25.34%,1期CSA-AKI 28例(19.18%),2期CSA-AKI 6例(4.11%),3期CSA-AKI 3例(2.05%),肾功能衰竭透析1例(0.68%),院内死亡1例(0.68%)。CSA-AKI组与非CSA-AKI组年龄、性别、肥胖分级、高血压、吸烟、饮酒、NYHA分级、左房前后径(LAD)、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及手术类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TG(OR=1.756,95%CI:1.058~2.914,P=0.029)与手术时间≥300 min(OR=3.649,95%CI:1.061~12.553,P=0.04)是机器人心脏外科术后C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CSA-AKI组术后气管带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损伤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大剂量输血事件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TG、手术时间≥300 min是机器人心脏外科术后C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CSA-AKI患者术后气管带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肺部感染、肝功能损伤、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后大剂量输血事件显著增加。
-
单位大坪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