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杂谷脑河流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间生态供需差异明显。林地人均生态盈余4.729 5 hm2/人,构成杂谷脑河流域生态盈余的主体,是保障流域生态屏障功能的重要支撑;草地人均生态盈余0.532 3 hm2/人,表明理县畜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而耕地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0.683 7 hm2/人,表明理县耕地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综合林地、草地、耕地、能源用地及建设用地等单因素生态供需数据,经标准化处理,目前,理县人均生态盈余3.793 8hm2/人,整体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