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鮸的摄食习性

作者:兰丹; 郝辉擘; 蒋日进*; 杨凡; 李霞芳; 赵芃; 刘明智; 印瑞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2023, 30(09): 1155-1165.

摘要

为了研究鮸(Miichthys miiuy)在舟山渔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于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在舟山渔场逐月采集鮸样品共计727尾,结合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鮸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舟山渔场鮸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有鱼类(Pisces)、虾类(Decapoda)、口足类(Stomatopoda)、头足类(Cephalopoda)、双壳类(Lamellibranchia)、蟹类(Brachyura),优势饵料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黄鲫(Setipinna taty)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其δ13C值范围为-19.09‰~-13.04‰,平均值为(-16.74±1.03)‰,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δ15N值范围为10.72‰~15.96‰,平均值为(12.44±1.36)‰,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δ15N值计算出舟山渔场鮸的营养级范围为3.93~4.92,平均营养级为4.30±0.39,营养级与其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足类对鮸的营养贡献率最高(20.6%),其次是头足类(18.3%)、虾类(16.4%),双壳类的食源贡献率最低,为13.7%。鮸全年均摄食,摄食强度随季节、体长变化显著,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的胃饱满指数最高,秋季最低;从不同体长来看,大个体胃饱满指数低,小个体胃饱满指数高。空胃率则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空胃率随体长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舟山渔场鮸的摄食习性,为研究食物网动态变化和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