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对玉米螟种群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作者:王小武; 丁新华*; 付开赟; 刘芳慧; 张惠菊; 吐尔逊; 郭文超*
来源:新疆农业科学, 2020, 57(07): 1330-1337.

摘要

【目的】研究玉米螟发生与作物布局间的关系,为玉米螟的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玉米螟典型发生区,用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蛹量以及玉米蛀秆率、玉米茎秆和果穗蛀孔数、活虫数等指标,依次评估玉米+棉花(Tr1)、玉米+甜瓜(Tr2)、玉米+小麦(Tr3)邻作模式下玉米螟种群动态与危害。【结果】不同邻作模式下诱捕器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蛹量有一定的差异(P<0.005);其中,Tr1邻作田诱蛾量(越冬代、1代和2代)、落卵量、幼虫量和蛹量显著高于Tr2和Tr3邻作田(P<0.005),Tr2邻作田的诱蛾量、落卵量、幼虫量和蛹量高于Tr3邻作田但差异不显著(P> 0.005);不同邻作模式下玉米螟发生与危害有一定的差异(P<0.005);Tr1、Tr2、Tr3 3种不同邻作模式下玉米螟蛀秆率均值为18.03%且差异显著(P<0.005),总蛀孔数、总活虫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r1>Tr3>Tr2、Tr1>Tr2>Tr3。【结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后更偏好于向玉米+棉花(Tr1)邻作田迁移且1代和2代成虫以及棉花周围有种植玉米的田,通过作物布局和合理的药剂防治调控玉米螟种群发生与危害。

  • 单位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