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媒介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小波; 吴海霞; 郭玉红; 任东升; 李贵昌; 鲁亮; 刘起勇
来源:疾病监测, 2018, 33(02): 144-149.

摘要

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23个省份媒介伊蚊密度监测资料,为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国登革热中转支付项目媒介伊蚊监测系统及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媒介伊蚊密度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2016年我国媒介伊蚊密度及其密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6年我国总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3.80,总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MOI)为6.12。Ⅰ类省份中,云南6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海南6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和10月下半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福建6-10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浙江7月上半月和8月上半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广西3月下半月、4月上半月、5月下半月以及6-8月BI处于传播低风险;6月下半月MOI达到传播高风险。广西和广东BI与同期MOI呈正相关,广西媒介伊蚊成蚊帐诱指数与同期BI和MOI均呈正相关。Ⅱ类省份重庆、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10月平均BI均达到传播低风险;自6月开始安徽和四川BI达到传播低风险;上海和江苏7-8月BI达到传播低风险。贵州5-10月、湖南6-9月和河南6月及8-9月MOI达到或超过传播低风险。湖北6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Ⅲ类省份陕西6-8月和河北8-9月BI达到传播高风险;山东8月BI达到传播中风险;山西7-9月BI达到传播低风险;北京仅9月MOI达到传播低风险。诱蚊灯法白纹伊蚊密度为0.30只/灯·次,密度高峰在7-8月。广西、重庆和湖北媒介伊蚊成蚊密度超过2只/顶·h。结论 2016年,我国不同类型媒介伊蚊分布省份不同月份传播风险不同,总体南方Ⅰ类省份传播风险高于北方。建议各监测省份应继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特别是南方重点省份,为我国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