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藏药奥色折布(习称"俄色果")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观察、显微及薄层色谱(TLC)鉴别法对20批不同产地、不同基原的奥色折布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相应方法,分别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奥色折布中6种黄酮类成分(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根皮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该药材呈倒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呈红棕色至暗红色,微皱缩;气微,味甘、酸、微涩。粉末显微特征清晰,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果肉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簇晶等。TLC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熊果酸)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9.02%~11.39%、2.29%~3.35%、37.12%~58.41%。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显示,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根皮苷、槲皮素分别在质量浓度为3.12~50、1.25~20、1.25~20、3.12~50、18.7~300、0.5~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不低于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6%、98.28、106.14%、103.74%、98.37%、98.76%,RSD分别为1.57%、1.62%、1.38%、1.99%、2.15%、2.31%(n=6)。20批奥色折布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001 5%~0.028 8%、0.005 9%~0.022 0%、0.008 7%~0.030 4%、0.019 4%~0.048 5%、0.068 5%~0.199 8%、0.005 1%~0.081 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奥色折布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奥色折布水分不得超过12%,总灰分不得超过3.5%,浸出物不得少于40%(按干燥品计),根皮苷含量不得低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