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伪善范畴是黑格尔由道德法通向伦理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他解决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的思想通道。在逻辑上,黑格尔的伪善概念的彻底性表现在他对主客观关系的深刻把握,即它不仅体现在善恶的颠倒上,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对自然和道德的颠倒,因此黑格尔走上了主客观和解的道路以便扬弃伪善。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不仅解构了黑格尔的和解方案,而且将主观性置于客观性之上,事实上是消解了客观性一维,归根到底是黑格尔理论的内在矛盾使然。更进一步而言,马克思通过确立感性世界的先在性,重新为主观性奠定了现实基础,即不是以国家这一客观伦理理念来扬弃伪善,而是在直面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中,反思伪善并为主观性的重置提供了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