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对定量CT测量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与年龄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许慧; 张宗军; 滕剑; 傅迎霞; 张羽; 彭飞*
来源: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1, 27(01): 32-37.
DOI:10.19627/j.cnki.cn31-1700/th.2021.01.007

摘要

目的:通过定量CT测量,评估受试者注射碘对比剂前后骨密度(BMD)的变化,分析碘对比剂对BMD测量的影响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行腹部CT检查的138例患者影像资料,采用QCT测量腰1~腰3椎体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BMD值,计算3个椎体各期相平均BMD及增强前后BMD增加值(ΔBMD)。以平扫BMD作为标准QCT-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增强前后各期相BMD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各期相ΔBMD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增强后各期相与平扫BMD以及ΔBMD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QCT-BMD与增强各期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0、0.012,均<0.05),门脉期与动脉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其余各期相间无统计学差异;门脉期及延迟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各期相ΔBM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门脉期P=0.003<0.05,延迟期P=0.009<0.05)。增强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与标准QCT-BMD均呈正相关(r=0.992、0.983、0.987,均P=0.000<0.05);门脉期及延迟期ΔBMD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7 (P=0.001<0.05)和0.269 (P=0.000<0.05)。结论:QCT测量增强扫描各期相与平扫之间BMD有较好的相关性,动脉期及延迟期较门脉期更好;门脉期及延迟期BMD增加值与年龄正相关;增强扫描各期相中,应以动脉期作为增强QCT-BMD测量的最佳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