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微结构退化、强度下降为主要变化的骨骼疾病,常导致骨折的发生。它通常是由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的相应增加不能充分代偿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常由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对于峰值骨量、骨结构以及骨骼恶化和脆性骨折的易感性至关重要。然而,仅遗传因素不足以解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脆性骨折的发生。目前表观遗传因素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且已证实骨代谢受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作为表观遗传学重要组成的DNA甲基化,可通过调控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将DNA甲基化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治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