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静默作为贯穿世界电影发展史的重要语言实践与美学现象,根植于巴拉兹·贝拉的电影声音辩证法:默片无法表现静默,静默是有声片的本性,其主体是“可见的人”。电影静默呈现戏剧性、空间真实感及作为核心的可见性/身体性三种美学样态。受反语言思潮、视觉艺术的身体转向影响,静默美学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表征为“电影缄默症”。静默美学以可见身体表征不可见精神,藉此直抵语言难以触及的意义边界,并对拓展当下电影理论研究及指导电影创作具备价值。
-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