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相对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改变进行观察,探究丹参多酚酸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发病时间72 h内的159例AIS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采用AIS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0.13 g静滴,每日1次。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后14天接受MRI检查,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治疗后3个月进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入院时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低灌注患者,丹参多酚酸治疗后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显示病灶及缺血半暗带区脑血容量(CBV)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及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观察组为3.25±4.67分,低于对照组的5.76±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观察组为1.26±1.58分,低于对照组的2.01±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通过改善低灌注区血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单位神经内科; 长江航运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