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心智化”概念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彼得·福纳吉提出,指“个体在有意图的心理状态下,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心智化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促进心智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要充分利用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等途径,开展“体验—表达”型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通过多元的自我沟通和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同时理解他人的需要、感受和行为,并不断修正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