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涎腺混合瘤(PA)和Warthin′s瘤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5例涎腺肿块患者,对49例涎腺混合瘤患者49个肿块及16例Warthin′s瘤患者的21个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块及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时间-曲线(TIC),记录并分析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I)和峰值半降时间(TFP)等数据,并进行2组间比较分析。手术病理结果及细针穿刺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 PA组和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TTP、AUC、PI、TFP分别为(15.23±7.20)s、(366.04±121.59)dB.s、(7.88±2.19)dB、(37.66±11.98)s和(14.76±5.97)s、(319.82±127.46)dB.s、(6.97±2.38)dB、(41.53±15.11)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1.836、1.970、-1.408,P均>0.05),PA于注射造影剂后呈等进等退、不均匀性等增强;Warthin′s瘤组与周边正常涎腺组织的TTP、AUC、PI、TFP分别为(20.57±5.64)s、(548.42±320.22)dB.s、(8.480±1.94)dB、(61.64±23.64)s和(22.07±6.54)s、(346.98±279.68)dB.s、(6.01±2.51)dB、(47.61±16.40)s,两者比较,除TTP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9、5.658、4.697,P均<0.05),Warthin′s瘤为等进慢退、高增强。以慢进和高增强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8/21)、69.4%(34/49)、74.2%(52/70)和90.4%(19/21)、42.9%(21/49)、57.1%(30/70)。结论注射造影剂后,涎腺PA表现为等进等退、不均匀性等增强,而Warthin′s瘤表现为等进慢退、高增强,应用后者的特点对Warthin′s和PA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