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由于支配肠道的血管本身结构改变(闭塞)或功能异常(挛缩),或者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低灌注)导致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肠壁器质性损害及肠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肠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中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它是常见的消化科急症。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随之出现的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增多,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好发于中老年人。缺血性肠病的常见病因:(1)先天血管畸形;(2)动脉狭窄或梗死;(3)血管低灌注;(4)肠管因素;(5)药物相关因素;(6)医源性因素;(7)某些免疫性疾病;(8)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活化。缺血性坏死性肠炎目前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其诊断依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血管造影、内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综合考虑,并排除其他结肠炎病因,综合诊断。因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繁多,早期诊断困难,故临床误诊率、病死率极高,因此,在临床中做到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至关重要。文章报道1例2021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便秘并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致(乙状结肠)急性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者,并对急性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进行探讨分析,以加强临床疾病管理,提高生存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