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由于不是孔子亲自著书立说的著作,而是作为语录,被其弟子汇集成册。因此,《论语》中的逻辑性不是很强,段落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恰恰如此。但是《论语》毕竟作为孔子的言行记录,虽然表面上零散,但是其内在是一致性。但这种内在一致性,是依据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而现在出现多种解读以及争议,也是对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所导致的。这里以"师"字释义这一主题,分析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为何会导致争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