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南海宴A型花岗岩与镁铁质包体的成因及意义

作者:贾小辉; 谢国刚; 孟德磊; 万乐; 吴俊; 卜建军; 吴富强; 曾海良; 卢加文; 詹瑞华
来源:地球科学, 2018, 43(07): 2294-2309.
DOI:10.3799/dqkx.2018.184

摘要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粤南地区A型花岗岩与镁铁质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广东海宴花岗岩与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分别为144.0±1.7Ma和141.1±2.5Ma).花岗岩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富硅、碱、铁而贫镁、钙,具有高的10 000×Ga/A1比值和Zr+Nb+Ce+Y含量等.包体具有钾玄质岩的特征:富碱更富钾、低钛、高铝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花岗岩的ISr=0.706 60.712 2,εNd(t)=-7.01-2.03,镁铁质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0.708 50.711 1)和稍高的εNd(t)(-6.99-2.23).元素及Sr-Nd同位素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是中元古代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钾玄质包体的初始岩浆可能源自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富集地幔.海宴A型花岗岩及其钾玄质包体的发现,暗示着区域早白垩世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