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好, 生存率较高, 但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差, 5年总生存率不足20%。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没有公认的基于共识的指南, 临床迫切需要解决此领域的问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是由基于组织学参数如组织学亚型和分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和分期等风险分层进行, 然而, 这些特征可能难以评估, 甚至在妇科病理学专家间缺乏共识。子宫内膜癌的4个分子亚群: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型(MSI)(高突变型)、高拷贝数(浆液性癌样)和低拷贝数组(宫内膜样)组。子宫内膜癌不同分子分型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分子和病理特征, 而且在临床结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及其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