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复方桑菊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1)行为绝望模型实验。通过悬尾、强迫游泳和自发活动复制模型。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度洛西汀组(悬尾实验10 mg/kg,强迫游泳及自发活动实验各20 mg/kg),桑菊解郁方低、中、高剂量组(267.4、534.8、1 069.5 mg/kg),评价桑菊解郁方单次灌胃给药的抗抑郁作用。(2)嗅球切除模型实验。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度洛西汀组(10 mg/kg),桑菊解郁方中、高剂量组(534.8、1 069.5 mg/kg),灌胃给药15 d,采用毛发评估实验、自发活动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桑菊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并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胱天蛋白酶3(CASP3)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在行为绝望模型实验中,单次灌胃高剂量桑菊解郁方及度洛西汀可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单次灌胃各剂量桑菊解郁方及度洛西汀可缩短小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兴奋和抑制作用。(2)在小鼠嗅球切除模型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自发活动增多、悬尾不动时间增长、毛发评分下降(均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含量下降(均P<0.05);CASP3蛋白表达增加,PSD-95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桑菊解郁方组和度洛西汀组上述改变均被逆转(均P<0.05)。结论 桑菊解郁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海马细胞凋亡和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