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景观连接度的影响

作者:邹雨函; 贺怡; 王雪宏; 于君宝*; 栗云召; 杨继松; 周迪; 宁凯; 杜朝红; 王书文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8(01): 9-17.

摘要

由道路建设导致的生境破碎化严重影响着区域景观的生态格局,定量表达道路修建造成的破碎化特征对生态系统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1995—2019年不同道路类型对区域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4年道路长度持续增加,2014—2019年道路长度增长趋缓;1995—2019年,景观相合概率(LCP)、整体景观连接度指数(IIC)及可能连接度指数(PC)均下降,表示景观破碎度不断加深;非硬化道路对湿地景观连接度起主要作用,其长度与LCP、IIC、PC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非硬化道路修建越多,景观连通性越差;在道路缓冲区范围,随着缓冲区梯度的增加,LCP、IIC、PC值逐渐变大,其中0~25 m至0~50 m范围内各指数值变化率最高。为此,建议在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保护中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密度,并将道路影响范围尽量控制在道路边缘50 m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