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晋中地区1958-2020年各雨量站逐月降水资料,结合历史文献洪涝记载,采用线性回归、Z指数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洪涝发生的规律、频率以及洪涝链。研究表明:晋中地区在近2382年间洪涝灾年、大洪涝灾年、特大洪涝灾年出现频率分别为13.6%、2.7%、0.9%,且洪涝灾年出现频率在加快,洪涝链现象十分显著。1958-2020年降水呈下降趋势,夏季降幅最大,整体呈U字形排布,1960年代降水最多;连涝频率春夏17.5%、夏秋25.4%、春夏秋4.8%,降水主周期年际26 a、春季24 a、夏季4 a、秋季8 a;暴雨主要发生在7、8月,暴雨频率最高为榆社,年均0.89次,喇叭口地形区暴雨频率明显提高,最后,从晋中地区下垫面特征、地形地貌、暴雨特征、大气环流、太平洋温度异常、地日关系等分析了暴雨洪水的成因,为区域防灾减灾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