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叔敖在楚庄王时做过令尹,《史记》列他为第一循吏,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水利专家,《左传》、《史记》、《荀子》、《淮南子》等书也赞美他为官清廉、治水有方、政绩斐然。虽然这些记载有阙疑之处,但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流传下来的孙叔敖事迹进行针锋相对的颂扬或否定,使人们对于这位被传诵了两千多年的贤相突然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由研究而产生的这种对于孙叔敖认识的混乱,让身在"楚相故里"并为此而自豪的淮滨县人尤其感到尴尬。基于做学问之初衷,对"楚相故里"的是与非进行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