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老营隧址区构造分形特征及隧道方案比选

作者:蓝宇骋; 杨情兵; 袁荷娟; 吴铸
来源: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 43(07): 159-161.
DOI: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0.07.096

摘要

确定公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岩土种类和性质、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发育程度、是否有利抗震的四个条件进行划分。在实际应用操作中,缺乏具体量化指标,未能明确细化以及界定地质构造形迹发育程度等因素。基于分形理论,对公路隧址区构造发育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充分认识隧址区地质情况,为隧道方案评价及优化提供地质基础与方法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老营隧址区构造分维值最低至0.15,最高达3.88,变化区间大,显示构造迹线分布极不均匀;西侧、北侧分维等值线密集,形成多个低值封闭环和高值封闭环,与主断层展布形迹总体延伸方向一致。A方案穿越构造相对较复杂区长度较B、K二者更长约4 km,K、B两隧道方案随着轴线两侧缓冲距离增加,分形值的均值与标准差趋于稳定,但在小尺度范围内,K方案隧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B方案相对弱,且围岩均质程度也较B方案稳定,利于开挖后衬砌支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