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稠油油藏蒸汽吞吐CO产出规律物理模拟研究

作者:杨生榛; 刘冬冬; 蒲万芬; 朱秋波; 杨洋*
来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 10(05): 103-107.
DOI:10.13809/j.cnki.cn32-1825/te.2020.05.015

摘要

针对红山油田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CO生成量超标的问题,开展了相应的室内研究工作。通过物理模拟及多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蒸汽温度、注汽量、焖井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于CO生成量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工艺参数交互作用下CO的产出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结果表明:蒸汽温度、注汽量、焖井时间三个工艺参数中蒸汽温度是影响最大的主控因素,注汽量影响其次,焖井时间影响最小;降低蒸汽温度可以有效减少CO的生成量,但蒸汽温度降低至220℃以下时原油产量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红山油田CO超标程度相对较低的井,建议将蒸汽温度降低至220℃使CO生成量降低至安全范围以下,对于CO超标程度相对较高的井,建议将蒸汽温度降低至220℃以下,同时增大注汽量,在降低CO生成量至安全范围以下的同时保证周期采油量不发生明显的降低。

  • 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克拉玛依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