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受西方影响,早期自然博物馆的营建体现出了两个不同方向。西方对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博物学狭义化到实验生理学为主导的方法转向、博物馆内部教育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外强入侵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共同推动了中国早期自然博物馆的落地生根。西人营建的中国早期自然博物馆是欧洲自然史收藏体系下的一部分,这类"学究式博物馆"研究属性强,不以服务中国社会为目的,影响有限。而中国本土的不同阶层在传播博物馆观念与实践上均做出了各自回应,他们身处衰败之际与觉醒年代,肩负救亡图存之责任,其创办的一批"公共教育博物馆"彰显了对科学的求索,对国家未来的希冀。这些博物馆体现了科学传播的公共性价值。
-
单位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