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变异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胜雷; 徐金升; 白亚玲; 张俊霞; 崔立文; 张慧然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21(06): 451-468.
DOI:10.16073/j.cnki.cjcpt.2014.06.005

摘要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线粒体DNA D-loop(mtDNA D-loop)基因变异的特点,以寻找新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标志。方法:对2002-08-01-2007-08-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59例完整随访的肾癌患者采用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mt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变异性分析。比较基因变异和临床随访资料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潜在关系,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55岁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5%(36/59),低于<55岁组的85.0%(23/59),χ2=124.042,P<0.001;男性5年生存率为71.7%(35/59),低于女性的78.5%(24/59),χ2=15.115,P<0.001;高TNM分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2.5%(39/59),低于低TNM分期组的78.4%(20/59),χ2=11.123,P=0.001;肿瘤直径≥5cm患者生存率为68.3%(37/59),低于肿瘤直径<5cm患者的84.6%(22/59),χ2=103.690,P<0.001。mtDNA D-loop区测序结果显示,有12个分布频率>5%的变异位点。262T和262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4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低、肿瘤直径大小、262位点的变异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mtDNA D-loop区的变异可判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其中262T可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型、独立的指标。

  • 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全文